2023/06/05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三农”新篇章,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聚力广东“三农”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重点支持一批县镇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争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二、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抓深抓实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实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有序引导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集成推广节本增效良种良法。推进农作物多种轮作模式试点。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继续实施水稻种植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探索产销区利益补偿办法。
(二)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优化粮食等多元食物功能区布局。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冬种农业和北运蔬菜产业,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生猪基础产能。加快培育发展油茶、竹、中药材等林业特色产业,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饲料化。制定促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微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培育一批食药用菌重点县、示范镇村,推进粤北山区食用菌优势产业带建设。大力培育功能性食品与营养保健相关产品产业。
(三)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开展市县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管理,确保耕地数量总体稳定。加强耕地动态监测,全链条遏制违法用地。开展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试点工作,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有序推进非粮品种上坡上山,鼓励利用“四荒”资源,避免与粮争地。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继续实施县域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奖补政策,有序推进连片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四)深入实施“南粤良田”工程。整区域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大规模连片农田为重点,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管控,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启动小型农田水利补短板攻坚三年行动,建设一批粮食生产急需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保障田头用水。以增加灌溉面积为目标,推动大中型灌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启动堤防达标、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山洪沟防治、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完善。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五)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加强特色优势品种研发。扎实开展农业种质资源鉴评、保护与利用。高水平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广州、深圳种业创新高地。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任务。
(六)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省、市、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推动广州市从化区、汕尾市海丰县加快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支持深圳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持河源市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适用农机研发推广。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方式。加强农机装备研究院和产业园等建设。深化拓展农业科研院所与地方科技合作。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技术服务模式。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开展“数字+轻骑兵”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行动。
(七)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分层次建设一批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加强仓容薄弱地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支持新建或改造一批高标准粮仓,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在粮食物流重点线路、重要节点,支持新建或改造一批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保障设施。实现地方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强化粮食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加强与粮食主产省产销储合作,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完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大型农产品物流枢纽及仓储中心,健全粮食产地、中转地、销售地三级仓储体系。加强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强化农资生产、储运调控,完善提升供销农资农技服务网,探索开展基本农资集中采购和零差价供应。强化食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
(八)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创建。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县镇应急队伍和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推进雨窝点自动雨量(气象)站建设。健全农业各行业领域监管责任体系,压实农业安全生产责任。抓好非洲猪瘟、红火蚁、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常态化防控。防范和降低野生动物致害风险。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三、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九)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种养—加工—销售—服务”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在岭南蔬果、水产、南药、茶叶、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农产品加工,创建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强预制菜等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市场主体培育。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完善海洋渔业配套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农产品产地乡镇推广“田头(塘头)智慧小站”、“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等模式,构建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推进供销冷链骨干网县域全覆盖。支持农垦冷藏保鲜库、冷链物流中心融入地方冷链物流网络。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品种全程质量控制标准。
(十)推动产业能级提升。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跨县集群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串联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牵头搭建大平台、实施大项目,推动产业园区拓功能、扩规模、增效益。提升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打造更多百亿元级、千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立足10个千亿元级、5个百亿元级子集群,积极打造“现代种业”等若干重点链。建立集群发展“企链群”传导机制,支持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对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生态构建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实施重点环节大项目,将链条延伸到镇村。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同业整合、兼并重组、挂牌上市,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标杆企业。
(十一)建设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争创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充分保障海洋牧场发展需求。优化养殖用海审批机制,推动养殖用海市场化配置。推进养殖工船建设,支持具有良好避风条件和海水营养条件海域的沿海县率先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园和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展多品种海洋藻类的种植和推广,打造碳汇渔业。积极开展适宜深远海养殖和精深加工的新品种研发和产业转化,建设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精深加工产业园。加快广州番禺、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珠海洪湾国家级中心渔港评定。持续推动淡水养殖转型升级,推进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加强人工鱼礁、人工鱼巢建设和沿海自然生物礁体养护。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优化海洋空间生态,推动岸线集约使用。扩大水产养殖保险保障范围。
(十二)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支持发展一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提档升级县域商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布局建设跨区域农产品商贸中心,升级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零市场。开展农贸市场提升行动,支持县镇推进一批农贸市场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提升发展。加快完善县镇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批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镇村客货邮整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支持乡镇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加工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餐饮购物、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现代乡村服务业。持续开展智能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十三)培育乡村新业态。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施“粤字号”农产品出口促进工程,做实做强农产品跨境电商示范区,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出口增点扩面。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培育工程,支持县域组织开展品牌营销。立足城边、景边、海边、村边,围绕干道、碧道、南粤古驿道,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支持县域加快培育文化新业态。支持江门市开平赤坎华侨古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发展,开发推介重点区域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支持发展海洋、海岛旅游、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都市现代农业,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十四)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作用……
(十五)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六)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攻坚行动……
(十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五、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十八)加强村庄规划建设……
(十九)推进农房改造和风貌提升……
(二十)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二十一)实施基础设施通村入户便民利民提升工程……
(二十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十三)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二十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十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二十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二十七)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
(二十八)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二十九)健全农业农村多元投入机制……
(三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一)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
(三十二)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三十三)推动各类人才入县下乡……
(三十四)走好群众路线……
(三十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三十六)加强对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